韦应物(737年-792年) 字义博,中唐著名诗人,世称“韦苏州”,以山水田园诗著称,与王维、孟浩然、柳宗元并称“王孟韦柳”。其诗风澄淡精致,寓深沉于简远,白居易赞其“高雅闲淡,自成一家之体”,代表作《滁州西涧》《寄全椒山中道士》等,被誉为中唐山水诗派的清流。
一、成就
山水田园诗革新
继承陶渊明、王维传统,开创中唐山水诗新境,如《滁州西涧》“春潮带雨晚来急,野渡无人舟自横”,以动态自然写静寂禅意;《寄全椒山中道士》“落叶满空山,何处寻行迹”以空灵笔法抒方外之思。
五言古诗典范
五言诗简淡深远,承汉魏风骨,《长安遇冯著》“客从东方来,衣上灞陵雨”以白描写故交重逢,情致悠长;《观田家》关注民生疾苦,“饥劬不自苦,膏泽且为喜”写农人艰辛,具现实关怀。
诗歌理论影响
主张“性情所至,妙不自寻”,强调自然流露,启司空图“韵味说”及宋代文人诗学。
二、人生经历
早年任侠与折节读书
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,少时以侍卫玄宗入仕,任三卫郎,恃宠骄纵。安史之乱后折节读书,痛改前非,自述“读书事已晚,把笔学题诗”(《逢杨开府》)。
仕途辗转与吏治清明
- 历任洛阳丞、滁州刺史、江州刺史、苏州刺史,世称“韦苏州”。任地方官时勤政爱民,《寄李儋元锡》中“身多疾病思田里,邑有流亡愧俸钱”展现儒家士大夫情怀。
- 晚年辞官隐居苏州永定寺,焚香扫地,与僧道交游,诗风愈发超逸。
晚景孤寂与诗心不灭
病逝前作《寓居永定精舍》“野水烟鹤唳,楚天云雨空”,以自然意象写生命终章,寂寥中见旷达。
三、诗篇特色
题材多元
- 山水清音:如《秋夜寄邱员外》“空山松子落,幽人应未眠”,以虚笔写怀人之思;
- 田园悯农:如《观田家》“微雨众卉新,一雷惊蛰始”,记录农耕节气与民间疾苦;
- 隐逸禅思:如《咏声》“万物自生听,太空恒寂寥”,融玄理于物象。
艺术手法
- 以动衬静:如《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》“秋山起暮钟,楚雨连沧海”,以钟声雨势写孤寂;
- 白描传神:善捕捉瞬间意象,《闻雁》“故园渺何处?归思方悠哉”以雁鸣勾连乡愁;
- 时空交错:如《淮上喜会梁州故人》“浮云一别后,流水十年间”,浓缩人生聚散。
语言风格
简淡中见锤炼,如“野渡无人舟自横”之“横”字尽显自然野趣;
亦偶见雄健之笔,《调笑令·胡马》“胡马,胡马,远放燕支山下”展现边塞豪情。
四、历史地位
韦应物上承陶、王山水诗传统,下启柳宗元“峻洁”之风与白居易“平易”诗学,在中唐诗坛独树“澄淡”一脉。其诗“发纤秾于简古,寄至味于淡泊”(苏轼评),既存盛唐余韵,又开宋诗理趣先河。朱熹称“其诗无一字造作,直是自在”,更以“邑有流亡愧俸钱”的士人精神,为后世树立了“吏隐”典范,成为中华文化中“儒道互补”的鲜活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