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贺(790年-816年) 字长吉,中唐浪漫主义诗人,世称“诗鬼”,与李白、李商隐并称“唐代三李”。其诗想象奇诡、语言瑰丽,善用神话鬼魅意象,开创“长吉体”,被誉为“唐诗中的异端天才”。
—
一、成就
诗歌革新
奇崛瑰丽的意象世界:打破传统诗歌题材界限,将神话、幽冥、死亡等元素融入创作,如《李凭箜篌引》“女娲炼石补天处,石破天惊逗秋雨”,以超现实笔法描摹音乐震撼;《金铜仙人辞汉歌》“衰兰送客咸阳道,天若有情天亦老”,借铜人离汉之悲写历史沧桑。
独特的“长吉体”:句式跳跃,意象密集,如《梦天》“遥望齐州九点烟,一泓海水杯中泻”,以宇宙视角俯瞰人间,时空错位中见哲思。
诗史地位:27岁早逝却存诗200余首,编为《昌谷集》,其诗风影响李商隐、温庭筠,乃至现代诗歌的象征主义与超现实主义。
—
二、人生经历
天才早慧与身世之痛
祖籍陇西,自称唐宗室后裔,但家道中落。七岁能诗,十五岁以乐府诗名震京城,韩愈惊赞其才。
因父名“晋肃”避讳“进士”谐音,被剥夺科举资格,韩愈作《讳辩》为其鸣不平亦无果。
仕途困顿与创作巅峰
仅任奉礼郎(九品小官),主管祭祀礼仪,郁郁不得志,写下《致酒行》“少年心事当拏云,谁念幽寒坐呜呃”,抒壮志难酬之愤。
辞官后游历南北,寄情山水与鬼神世界,创作《秋来》《苏小小墓》等幽冷奇谲之作。
英年早逝与身后孤寂
因贫病交加,27岁病逝于昌谷(今河南宜阳)。临终前将诗稿付与好友沈子明,其诗方得流传。
—
三、诗篇特色
题材与风格
幽冥鬼魅:如《秋来》“思牵今夜肠应直,雨冷香魂吊书客”,以鬼魂自喻孤独;《苏小小墓》“幽兰露,如啼眼”,写鬼妓凄艳之美。
边塞奇想:如《雁门太守行》“黑云压城城欲摧,甲光向日金鳞开”,以浓烈色彩渲染战争惨烈;
生命哲思:如《浩歌》“看见秋眉换新绿,二十男儿那刺促”,慨叹青春易逝,生命无常。
艺术手法
通感与比喻:如《李凭箜篌引》“昆山玉碎凤凰叫,芙蓉泣露香兰笑”,以视觉、听觉、嗅觉交融表现音乐魅力;
色彩浓烈:善用“红”“碧”“黑”“金”等对比色,如《将进酒》“琉璃钟,琥珀浓,小槽酒滴真珠红”,营造华丽而颓靡的意境;
时空错位:如《天上谣》“天河夜转漂回星,银浦流云学水声”,将宇宙星辰拟为流水,突破物理逻辑。
语言特色
造语奇峭,自铸新词,如“羲和敲日玻璃声”(《秦王饮酒》),以玻璃脆响喻日神驱日;
韵律险仄,打破常规节奏,如《老夫采玉歌》“夜雨冈头食蓁子,杜鹃口血老夫泪”,以急促音节写采玉人之悲苦。
—
四、历史地位
李贺以“虚荒诞幻”(唐·杜牧评)的诗风,成为唐诗中独树一帜的“鬼才”。他上承楚辞的瑰丽想象,下启李商隐的朦胧象征,更以超前意识拓展了诗歌的表现维度。其作品中的死亡美学与生命焦虑,折射出中唐士人的精神困境,而“天若有情天亦老”等奇句,至今仍为文学与哲学解读的经典母题。尽管生命短暂,他却以“笔补造化天无功”(《高轩过》)的狂傲,在唐诗星河中留下一道诡谲而璀璨的轨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