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浩然(689年-740年) 字浩然,号孟山人,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,与王维并称“王孟”。其诗以清淡自然、意境高远著称,多写隐逸生活与山水田园,被誉为“盛唐之音的先驱”。
一、成就
诗歌开创
- 山水田园诗派奠基者:打破初唐宫廷诗浮华格局,将田园山水提升为独立审美对象,如《过故人庄》“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”,以简笔勾勒和谐村居图景。
- 五言诗典范:尤擅五言诗,语言洗练,如《春晓》“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”,以寻常生活瞬间传递永恒诗意。
- 隐逸精神象征:以诗明志,如《夜归鹿门歌》“岩扉松径长寂寥,惟有幽人自来去”,塑造超然物外的隐士形象,影响后世文人精神追求。
二、人生经历
早年隐逸与求仕之志
- 襄阳(今湖北襄阳)人,早年隐居鹿门山,读书习剑。40岁前漫游江淮,结交张九龄、李白等名士,曾赴长安应试不第。
- 传说因吟“不才明主弃,多病故人疏”(《岁暮归南山》)触怒唐玄宗,断送仕途,自此彻底归隐。
漫游与交游
- 与王维、李白、王昌龄等诗人交厚。李白赞其“吾爱孟夫子,风流天下闻”(《赠孟浩然》),王维为其绘《襄阳孟公马上行吟图》。
- 晚年患背疽,因与王昌龄宴饮食鲜疾发而卒,葬襄阳城南凤林山。
三、诗篇特色
题材与风格
- 田园牧歌:如《过故人庄》以田家待客场景,展现淳朴人情与自然之美;
- 山水清音:如《宿建德江》“野旷天低树,江清月近人”,以空阔之境写羁旅孤寂;
- 隐逸抒怀:如《夏日南亭怀辛大》“荷风送香气,竹露滴清响”,借景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与超脱之志。
艺术手法
- 白描传神:善用简淡笔墨刻画动态,如《春晓》中“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”,以听觉联想拓展诗意空间;
- 虚实相生:如《望洞庭湖赠张丞相》“气蒸云梦泽,波撼岳阳城”,以夸张笔法写洞庭壮阔,暗含求荐之意;
- 以禅入诗:静谧中透出禅意,如《题义公禅房》“看取莲花净,应知不染心”,以物喻心。
语言特色
- 自然天成,不事雕琢,如“微云淡河汉,疏雨滴梧桐”(《省试骐骥长鸣》),被王维称为“天籁之音”;
- 含蓄隽永,如“欲取鸣琴弹,恨无知音赏”(《夏日南亭怀辛大》),以琴喻志,婉转深沉。
四、历史地位
孟浩然上承陶渊明、谢灵运的田园山水传统,下启王维、韦应物等盛唐诗人,奠定山水田园诗派的艺术范式。其诗“语淡而味终不薄”(清·沈德潜评),将日常景物升华为哲学意境,被誉为“清诗句句尽堪传”(杜甫《解闷》)。他虽终身布衣,却以诗笔征服盛唐诗坛,与李白、王维共同塑造了唐人对自然与人生的审美理想,成为“盛唐气象”中不可或缺的清逸之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