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轼,字子瞻,又字和仲,号铁冠道人、东坡居士,世称苏东坡,生于1037年,卒于1101年,眉州眉山(今四川省眉山市)人,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,同时也是历史治水名人。以下是对他的详细介绍:
一、生平经历
- 早年求学与入仕:苏轼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,其父苏洵为当时知名学者。嘉祐二年(1057年),苏轼参加殿试,中乙科,赐进士及第(一说赐进士出身)。嘉祐六年(1061年),他参加制科考试,成绩优异,授大理评事、签书凤翔府判官。
- 仕途起伏:宋神宗时,苏轼曾在杭州、密州、徐州、湖州等地任职。元丰三年(1080年),因“乌台诗案”,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。宋哲宗即位后,他出任兵部尚书、礼部尚书等职,并外放治理杭州、颍州、扬州、定州等地。然而,随着新党的执政,他又被贬至惠州、儋州。宋徽宗时,苏轼获赦北还,但不幸病逝于常州。南宋时期,他被追赠为太师,谥号“文忠”。
二、家庭关系
- 父亲:苏洵,北宋著名文学家。
- 母亲:程夫人。
- 姐姐:苏八娘。
- 弟弟:苏辙,与苏轼并称“二苏”,同为北宋著名文学家。
- 妻子:王弗、王闰之(续弦)。
- 儿子:苏迈、苏迨、苏过(均为王弗、王闰之所生),另有幼子苏遁,为王闰之所生,但早夭。
三、文学成就
- 诗歌:苏轼的诗题材广阔,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比喻,独具风格。他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。
- 词作:苏轼的词开豪放一派,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,并称“苏辛”。他的词作既有豪放派的磅礴豪情,又有婉约派的细腻柔情,形成了独特的风格。
- 散文:苏轼的散文著述宏富,纵横恣肆,豪放自如。他与欧阳修并称“欧苏”,与韩愈、柳宗元、欧阳修、苏洵、苏辙、王安石、曾巩合称“唐宋八大家”。
四、艺术成就
- 书法:苏轼善书法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合称“宋四家”。
- 绘画:苏轼擅长文人画,尤擅墨竹、怪石、枯木等。
五、传世作品
苏轼有《东坡七集》、《东坡易传》、《东坡乐府》等传世。他的诗词名篇如《题西林壁》、《饮湖上初晴后雨》、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等,均为千古名篇,深受后人喜爱。
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的领袖人物,在诗、词、文、书、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。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,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